佛教中国化特色是历史使然,是人文使然,佛教在历史长河中经历过兴衰,正如人生必然经历的起起落落,跌宕起伏,大概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番磨难之后,才成就了现代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多地建造有寺庙,庙里供有诸多佛教造像。本文河南洛阳白马寺中保存的元代佛造像为例,来讲讲中国元代佛像造像的特征。
白马寺三世佛雕像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着中国佛教“祖庭”的称号,在寺庙中保存着23尊元代流传下来的佛教造像,至今仍保存完好。先来看看大雄宝殿正中间供奉的三世佛,分别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外观都造以金身,看起来辉煌壮观。这三尊佛像石雕中国佛教元代很经典的造像,主要特征有 1.脸型丰满圆润,面相清秀靓丽,表情恬淡柔和。 2.肉髻高耸,多为带三叶或五叶宝冠。 3.躯体健硕,肩宽,腰细,胸部丰满。 5.莲花台座的莲瓣肥大饱满,底沿外卷 6.面部为倒置的梯形,五官紧凑,非常具有元代特征。
现代石雕佛像
根据记载,元代佛教造像艺术很多是从西藏传入大陆而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藏式佛造像艺术风格和手法,而当时的寺庙雕刻的石雕佛像,也深得朝野上下的赞赏。从目前收藏在故宫博物馆的元代石雕佛像来看,其艺术风格和特征就有比较典型的藏式以及尼泊尔地区的样式特点,强调了双肩以及躯干的雄健之美,也吸收了内陆地区的审美元素和表现手法,元代佛像造像面相较宽平,两眼呈平直状。这一元代佛像特征在这三尊佛像上的表现虽不是很绝对,但是大体是沿着这个造像佛像雕刻的,毕竟佛教造像一直在变化中,很多时候朝代与朝代之间也有承继雕刻艺术风格的联系。
花岗岩释迦牟尼佛
元代佛像释迦牟尼佛造像头部和躯干比例协调,刚中见柔,面相宽平,具有汉地特征,身材匀称,四肢、双肩和胸部强调雄健之美,强烈的内在力度通过轻薄的袈裟彰显无疑,手指修长柔美,袈裟纹样简洁,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充分展现了中国元代佛像造像的时代特色。
中国石雕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