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的三坊七巷的门口,大家可以看到屹立在那里的巨大的石雕牌坊,这个牌坊可以说是比较的精致好看,而且还透着一些些的古韵,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石雕牌坊的建筑特点了,这个特点是包含了许多的方面的,但是在大致上还是可以分为三类的,但是在三类当中其实分的并不是那么的分明,这三者之间是有着很好的联系的。
福州三坊七巷一角
大家都知道,在古时候,人们很喜欢住在小巷子当中,或者说是胡同当中,但是在一个地点的大门口那是一定能够看到一个耸立的石雕牌坊的,因为那是一个标志,一个标志着大家住的地方的地名,方便大家不会认错地方,当然了,石雕牌坊的建筑特点就是来源于此了,大家在三坊七巷这个例子当中就能够看得出来,这个牌坊里这是因为要标明这条街的重要性,但大家在游玩路过的时候,可以很方便的知道自己是在什么位置,不用老是寻找着路标。
三坊七巷南俊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而三坊中的“坊”,有牌坊之意,也有巷子的意思,这也是古代所建设的意义,很多时候人们将一个景区或者各种大街小巷,都采用这种坊最为一个入口标志性建筑物。那么我们就来大概了解下这三座石雕牌坊的由来。
衣锦坊,是位于南后街西,旧名为通潮巷,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而坊内有人在外出做官,后来衣锦还乡边将其改名。这是一个四柱单开间,正面为阁楼,中隔天井。这个巷子是因为不断有人出人头地,得享锦衣玉食,而将其命名为衣锦坊,也是将一份荣宗耀祖的荣誉表现出来,这也是早期建立石雕牌坊的最为重要的意义。
衣锦坊
文儒坊是“三坊”中的第二坊,相传这个名字在宋时期就有了,此巷最初为“儒林”是国家以为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居住,叫郑穆。在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是居住在此,等等不止这些人居住过,可以说居住过很多名人,也因此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文儒坊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详院,俗称“闽山保福寺”,当时有一位曾任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