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石雕龙柱现存数量最多的并不是在以前的中原地区,相反,绝大部分的石雕龙柱存在于福建地区,特别是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数量尤其多,几乎每个市,甚至每个镇都有一些石雕龙柱的影子。原因是,古代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远离中土,对于宋朝儒家学说对于一些迷信的猜想并没有流传到这些地方,并且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都造成了闽台两地的传统石雕龙柱,应用尤广,数量较多这一特别的现象。泉州天后宫(现存的泉州地区最著名的妈祖庙)正殿,前有一对青石突雕蟠龙柱,张牙舞爪,曲折盘柱。天后宫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是我国海外贸易最高峰--宋元时期的最大港口,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所建官庙宫址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国际观瞻所在,所建庙宇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礼制规格最高。现存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好。天后宫的这两根花岗岩石雕龙柱也是那个时期建成的。
晋江龙山寺殿前有突雕青石龙柱,辉绿岩石龙飞逸盘腾,因为龙柱建立于隋朝,所以龙柱也是建于当年。永春县蓬壶镇普济寺大雄宝殿前有4根突雕龙石柱。福建省泉州市峰尾镇诚峰村的东岳庙,殿廊上一对辉绿岩透雕龙柱,引人注目。柱上蟠龙张牙舞爪。一足立波涛之上,一足悬空屈起,翘首昂视,口里含珠,双角凌厉。两眼圆睁,竖鳞飘髯,雄雌两龙的神态似潜似翔,威猛不凡。还有仙人腾驾云端和花鸟浮雕,精琢细雕,栩栩如生,尤其奇异的是,若持硬物轻敲,东柱发出清亮的“当当”钟音,俨如云龙吟啸,而西柱却为“笃笃”低哑鼓声。籍此区分雌雄,东龙为雄,西龙为雌,可谓匠心独运。龙柱立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柱高2.95米,周长2.20米。系崇武五峰石雕名师蒋双家之杰作。石雕抱龙柱选材奇异,构思独特,造型美妙,雕工精巧,形象和声乐融合一体,为国内外所罕见,堪称稀世珍品亦,是惠安石雕工匠超凡技艺的又一见证。漳州文庙有龙柱。凤霞祖庙有罕见的双龙双凤柱。龙海县白礁村慈济祖宫有十根青石龙柱,形态生动,翘首欲飞。相传郑成功率兵从白礁赴台抗荷,因缺木料做战船桅杆,向该宫借十根木柱,许愿平夷之日归还。后其子秉承父志,由台湾雕十根精美龙柱运至白礁,传为佳话。
台湾石雕龙柱龙柱也较多。台北龙山寺有八对大龙柱。台北孔庙大成殿,台北南瑶宫内均有龙柱。安平西龙殿、城陛庙、伍德宫、广济宫、三灵殿、文朱殿、开台天后宫均有突雕石龙柱。据统计,台湾现有八百多座妈祖庙,许多都有石雕龙柱,还有很多石牌坊柱子也采用石雕龙柱,广场装饰也有很多石雕龙柱。
为何闽台龙柱多?这与当地的文化传统有关。闽粤台一带古属百越,多以蛇为图腾。闽人为越人的一支,称为闽越,以蛇为图腾。《说文》释"闽"为"东南族,蛇种"。福建民间至今仍有崇蛇习欲。龙的形象 主要来自蛇、晰蝎和鳄鱼。随着民族和文化的融合,龙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神圣之物,故原先崇拜蛇的闽人对龙就更加喜欢了,并且龙比蛇更加高贵并且更加强大,所以闽台地区的人尤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