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中可以看到很多在日常生活中不曾看过的东西,各式各样的浮雕作品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擅于发现的话,应该会知道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浮雕有各式各样的颜色:白色、红色、青色,但是在寺庙中你只会看到青色的石头做出来的浮雕,这是因为青石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还是有其他原因?
青石和寺院可以说是有着很深厚的缘分。众所周知,中国在传统上有着很多次的毁佛事件,这些毁佛事件对于佛教思想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这其中所说的毁佛事件,并不是单纯地把佛像毁坏掉,而是将一切宗教寺院场所进行无差别的毁坏,导致许多珍贵的佛经没有完整地流传下来,对于佛教思想文化的流传有巨大的影响。那些得以幸存下来的寺院,你会发现里面很多石头上都长满了青苔,青绿的颜色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寺庙的年代久远。当然,寺庙采用青石作为浮雕墙的石材并不仅是因为这些。
福建的青石是偏青绿色的,属于花岗岩系列石材。由众多细小颗粒状组成的石材,表面制作浮雕图案更加清楚,流线会更加清晰。细腻的石材上雕刻出来的图案,在偏纯青色的青石上面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寺庙的许多人物故事是非常丰富且复杂的,而要将人物的表情、姿态描述清楚,就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底色才能更好地衬托出来。青石的光面和非光面是有一定颜色差异的,通过这种明显的色差可以增强人物和图案的立体感,视觉冲击更强烈、更真实。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认为其他石材也有这种特征啊。道理没有错,但是青石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那就是青石相对疏松。尽管青石还是很硬,但是相对其他花岗岩石料是很疏松的,疏松的好处就在于加工雕刻的难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尤其是在寺庙浮雕时,只有这种相对疏松的石材才能通过镂雕、浮雕的结合,将立体感完美的呈现出来。大家都知道石材很硬,有时候为了雕刻出要求较高的东西得非常小心翼翼的,而木雕就很好实现,这就是因为木雕的密度小,硬度相对较低,因此在石材系列中的青石就像是石头的木材一样,硬度相对较低,比较好雕塑一些。
每一座寺庙成立之初都是抱着屹立千年不倒之决心的,所以用石材制作各种寺院室内外的东西已成为一种大趋势。青石制作出来的浮雕无论是使用在室内还是室外,即使放了千年,染上了青苔,两种颜色相近,这也只会增添浮雕的韵味,而不是让人感觉到很脏。而且青石比较素雅,与佛教的清静无为非常相称。当然,由于青石的原料价格普遍偏贵,有些经济条件稍微差一些的寺庙也会去采用其他石材制作浮雕,这种就要视每个寺庙的不同能力而定了。
寺庙大多数人都去过吧,一般也都看过寺院的各种大殿,比如天王殿、罗汉堂、大雄宝殿等等,早些年的大殿一般是由木窗构制而成,人们可以透过木窗看到里面的场景,这种木窗就是一种透窗。多次的天灾人祸,导致许多寺院的正殿大门毁于一旦,重整重修寺院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上好的木料非常稀缺,价格极其昂贵,因此现在许多寺院越来越倾向于采取可以保存时间更长久,抗自然毁坏能力更强的石材进行制作。现在物价飞速上涨,工人工资也在跟着涨,不管是重修还是新建一座寺院,都要耗费大量的钱财,需要一些居士发愿捐献善款。而那些能筹集到足够善款的寺院在现有的寺院数量上占比相对较小,多数寺院还是要靠自己的运营,才能有足够的钱将寺院修缮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是无论钱财的多少,每一座寺院还是会花足够的钱去请一尊做工优质的佛像,会制作一套制作精美的石雕透窗。
很多人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一套大小不怎么样的石窗,价格有时却要上万一个平方。石窗的大小一般都在1米以内,而上面的图案则要么是龙飞凤舞,要么是布满花藤。龙凤雕纹复杂不要紧,花藤再多也没关系,但是如果要将没图案的地方打透那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透雕石窗的意思是可以通过窗的这一面看见窗的另一面的情景,因此需要镂空,将石头打透才会有这个效果。而一套透雕石窗要石匠们在打透后的石板上雕刻高矮不同、纹理不同的浮雕,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会导致整个石窗震裂。
而如果先雕刻好图案再去将石窗打透的话,就有可能导致图案被磕碰到,影响到实际观赏效果。正是因为雕刻条件有限,对于技术要求极其苛刻,因此制作一套透雕石窗通常要技术极好的老师傅来制作才行。在现代的惠安人才库中,老石匠就是国宝一样的存在,其工资标准很高,也因此会影响到整套石窗的制作成本。制作成本的提升,必然会导致销售价格随之上涨,也因此一套透雕石窗的价格经常是浮雕石窗的数倍。作为手工雕刻品的透雕石窗,要想有好的工艺水准,就一定要付出同等的代价才行,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