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石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是一种产品?商品?还是一种工艺品?艺术品?再或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传承?在佛教的场所里面,石雕产品是一种必需品,是佛教文化传播和传承的载体,这种石雕的存在逐渐成为了一种寺院石雕文化。
不管石雕文化还是其他的什么文化,都是一种相对虚拟的东西,经过时间的沉淀,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足够强大的影响,并最终影响人们的行为时,这种文化就算是完全成熟了。而现在的佛教寺院喜欢在室外摆放一尊石雕佛像,摆放各式各样的石雕,就是寺院石雕文化的体现。这种文化不仅仅限于单纯的文字、语言、图案、雕像而已,还在于不同的是艺术表现形态、文化构成极其历史渊源。正常来看,佛教寺院的石雕文化包含以下几个元素:首先是文字。寺院中可以看到很多石雕但是有一些书写了文字内容的一定会很吸引的眼光,因为通过文字,可以了解这座寺院甚至是有关佛教的历史故事。
比如寺院经常会做一些碑、塔一类的东西。这种碑有功德碑、简介石碑。功德碑则主要是描述对于寺院的建设、修整有突出贡献的信众,以及寺庙的历史沿革、关键人物的介绍等等,记录这些信息的文字种类有汉字、梵文、藏文等多种形式。石雕佛像文化。主要体现在诸佛菩萨的外观、面貌、身形,不同的场合会展示出不同的报身形态。
比如有三十三观音、有佛陀的三十二相,还有弥勒菩萨的布袋和尚形象、百子戏弥勒造像雕塑等等,这些佛像雕塑的文化意义不仅是是为了将佛教文化传承下去,也展现诸佛菩萨的宽容、智慧、慈悲等等,因而佛像也是佛教寺院的三宝之一。佛像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石雕系列摆件。比如陀罗尼经幢塔、九龙石雕香炉、风水神兽石雕、石雕供桌、其他石塔石灯一类的额,这些石雕摆件大部分是以实用性、象征性为一体的物件,展现出佛教独特的文化内涵及思想。除去以上这些,诸如石亭、石牌坊、石栏杆一类的也是寺庙中常见的建筑,其中的每一个我们看得见的图案或是看不见的尺寸规格都是有明确的讲究。所以,我们有时候讲石雕其实佛教寺院的一种文化,也不为过。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之一也是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创新。即使是传统的石雕行业,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的意识理念也不会落后。福建石雕是国内石雕行业的领头羊,在石雕的创新上可以说得上是行业里最出色的,但是相比其他行业来说,还是明显不足。创新是时代要向前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坚持的,各行各业都应该被提倡。所谓的企业创新,是指在现有的产品、文化基础之上,不断吸收外界的元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产品不断优化,服务不断提升,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使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那么传统石雕行业,在宗教寺庙雕塑上的创新发展可以从什么地方去考虑呢?
首先是石雕外观上的创新发展。佛教文化自从在我国形成以来,历经千年的发展变化,虽然已基本固定成一个形式,但是在千年的传承中,一代代的误解,也难免影响后人。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现代的寺庙石雕没有绝对的正确,无论是石灯、石塔,还是佛像菩萨造相等。而无论传承多少年,佛教的主流思想却一直没有变化。也因此,后人只要在秉持佛学文化思想的创作,就一定会得到认可。就像是佛教本是一脉,但是在若干年后,却有大乘、小乘之说,还有各种各样的宗派,虽然互不认同,但也能安然相处。
众生百相,一千双眼就能看到一千种佛教思想。现在的一些非主流佛像造像,就是一些佛学爱好者根据自己对于佛像的理解,再融入自己的思想所创作出来的,这不仅不是亵渎,而让许多寺庙的大和尚都非常喜欢,纷纷请回寺院收藏。其次是在宗教雕塑在适用场景上的发展。之所以定义成宗教雕塑,是因为这些雕塑都带有不同宗教的文化理念雕刻出来的。但是宗教雕塑不一定只能存在与宗教场所,所有有人的地方都可以作为宗教雕塑摆放的场景,都可以是宣扬宗教文化的媒介。比如公众休闲场所,比如酒店餐厅,甚至一些私人的办公场所、休闲场所都可以摆放一些宗教雕塑。常见的就是景观园林装饰常用的石灯(以前是佛教供佛时点的灯)、在一些素食馆的佛像雕塑等等。
宗教场所一般是建设在相对偏僻的地方,这些资源通常人在平时比较少接触到,如果能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宗教文化,是更好的宗教思想文化传播方式。<br>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讲究科学发展的社会,通过对宗教进行规范化管理,也让信奉宗教的那些人免除了被他人诟为迷信的说法。作为传统行业的福建石雕厂,作为宗教雕塑的领头人,每一个工厂都有义务去努力发展壮大,既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为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甚至是为宗教雕塑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