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因为美育作为大学生提高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鉴赏,感受,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因此校园环境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在学生在文化的意境情境中认识理解传统文化。石雕雕塑作为物质环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跟制作上应该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和通过每天观赏校园雕塑和互动交流,在细微处冲销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
以人为本原则:校园雕塑文化建设面对广大中小学生,成为装点校园生活的重要元素。雕塑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有中小学生天真烂漫,自由自在,好奇求知的天性,追随青少年的特点和脚步。深入细致研究他们的需求,艺术设计语言可以和各个不同年龄、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无声的对话,成功雕石雕雕塑作品能够让学生在课余的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以雕塑为中心聚集在一起,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开发智力。另外,生态化的理念也是现代雕塑的设计的必然,就是采用天然的石头材料来进行制作,既能保护学生们亲近雕塑的身心健康又能让作品跟大自然环境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空间性原则:石雕雕塑摆放的位置空间都是公共的,但是这个公共的环境跟外面社会上的环境又不一样,这个空间环境相对外面的环境小的多,所以石雕雕塑的体量,尺寸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制,不宜过大,数量也应该适合。不应该过量,并且要跟环境相互协调,雕塑是美化环境,强化环境的一种手段,如果有破坏环境或者丑化环境的存在是没有必要的。学校学生们的学习场所,主要是安静,雅致的基调。校园石雕雕塑是这一旋律上跳动的音符。必不可少,所以在选择上我们可以根据环境的相互适应来衬托出石雕的活力,有效的利用起环境中原有的地形地貌来进行创作,营造出融为一体的效果。创新性原则: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但是在校园石雕雕塑的创新条件下不能忘本,要保存我们应该有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只有在鲜活的环境中,学生们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空间与活力。太过死板的环境中只会让人思维愚钝,应该用富有创新的时代气息,精心设计,千姿百态的石雕雕塑来装点中小学生的知识乐园。
很多不懂雕塑和雕刻文化的人说,其实,校园是用来读书的,在学校中读好说就可以了,不需要绿化,不需要雕刻品,也不需要山山水水的装饰!实际上,不说绿化和水山,如果一所校园即使历史再悠久,建筑再壮观,没有雕塑作品,实际上,这座校园就是不完整的,因为人们读书的时候需要欣赏到更加美丽的东西,不能让知识和文化把人们的心灵全部封闭起来,只能打开心扉,让阳光照射进来,心灵才会更加的纯净,而学习知识的效率也会变高很多。
这一点我们可以拿农村的小朋友和城市的小朋友来做一下对比,在贫瘠没有任何装饰的学校读书的学生相对会比较封闭,对于大自然的美丽不够敬畏,当人们书写美文赞美红花绿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认同感。相反,城市的学生因为校园中的树木非常多,石雕作品也非常多,他们会有非常明显的判断,什么雕刻品,什么样美观的东西是符合自己的审美观的,这对于在日后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喜爱的东西是非常有帮助的。其实雕塑没有什么用,它只是让人知道了它并不是雕塑,或者并不仅仅是一个雕塑,它们可以是一道风景,可以是一则小故事,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尊默默看着你的灵魂。或许雕塑不会说话,可是如果用心,你能感受它依然或者,最少在你的心中是活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