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国是四大宗教之一,在寺庙中摆放的佛像一般使用的材质都是石材,其实佛教寺庙石雕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历经了非常长远的一个过程,从人们开始对佛像产生敬畏感的时候开始,人们就开始想找到佛本身的外貌形态,人们从开始的画像到后面的泥塑,到后面的石雕,玻璃钢,铜雕等越来越多的原材料的加工形态,石雕佛像在其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佛像大部分来源于印度那边,所以起始的佛像都会看起来贴近西亚人,其保留下来的佛像也多和以往的形式比较接近,这与石雕的保存是非常有关系的,因为人们在看完以前的佛像以后,自然而然的会认定佛像本身的样貌是怎样的,随着画和石雕无比的接近,人们也就在佛像方面慢慢的走向了成熟。寺庙的文化中,石雕的占比是非常重的,比如佛像,香炉,供桌,出食台,舍利塔,石灯笼,石柱这些物品采用石雕制作的越来越多,配套石碑,金刚,菩萨,罗汉,其石雕的元素是拓展到非常多的地方,所以近代的寺院基本上就是一堆石雕展示的场所,这样说也是无可厚非。
寺院文化和佛学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石雕的支撑,而石雕文化也见证了前面两种文化的发展,这也是石雕文化非常之博大的原因所在。石雕是我国雕塑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因此惠安自古便有中国石雕之都的美誉。惠安石雕就像一条闪耀着一代代艺人智慧之光的艺术长河,从古至今奔流不息。
佛像石雕在中国历经了快2000年的演变,现在的佛像和以前的佛像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物形态上面,并且随着中国文化的摄入,现在很多教义,很多文化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来仔细的了解一下这个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知道一些不少很有意思的东西。
佛像石雕演变过程有三个部分:
首先是模样的过渡,大概从汉朝的佛像类似于印度人,到现在的佛像类似于中国人,这个包括了肤色的改变,面部形态的改变,衣服的改变等等,以前印度的一些服饰现在已经完全成了现在中式特有的衣服,比如还有一些僧衣都是依据中国的行情来改的。这些的改变都是佛教中土化的标示,而佛像石雕也完全遵从这一变化。
其次是造型的过渡,以前的佛像的造型是和死板的,一般分为三个姿势,坐,站,躺三种姿势,现在在很正规的这些姿势的同时,人们对于这些姿势还有一些新的改变,比如坐姿,从观音坐,到单膝支撑的坐姿,到靠坐等等形态,实际上,这种造型的过渡是把佛像更加和人的一些动作结合起来。体现佛无处不在的一种境界。
最后是佛像的寓意的过渡,很多佛教的菩萨和佛像在以前和现在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观音,以前只是一个普通的菩萨,但是在人们用心的打造之下,求子,求雨,升官,平安都是可以拜祭的,实际上这样是一种文化演变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