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有了解石柱子的话应该就只有天安门上的石雕龙柱,历史悠久的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广场步伐的加快,在石柱上的雕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样式。在城市广场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十二生肖文化柱。十二生肖雕刻是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在城市文化起到不一样的重要作用。那么这些石雕文化柱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呢?
文化柱的起源和发展文化柱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对美与精神的追求就不曾停歇。所讲述的文化柱,是作为图腾柱、华表、方尖碑、纪念柱等一系列柱状雕塑作品的统称出现的,为的是便于论述柱状雕塑的艺术特征。广场生肖柱子雕刻原本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不论是从十二生肖图片的根源追溯还是从历史考古中验证,都可得知十二生肖文化柱子雕刻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经过了漫长的演变和传承。最早的十二生肖柱子是与天文相关,后来发展成中国重要的干支纪年法,沿用至今。另外,十二生肖还出现在大量的器物上,不同时期形象有别。
我们厂设计师欧阳广彬在制作经验中,把十二生肖文化柱浮雕在雕塑形制上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形象,浮雕展现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且在墓葬、园林中均以立体雕塑样式成套出现。有的是根据圆明园中的十二生肖铜首改进的,虽然其为中西雕塑的结合之物,可也不失中国的文化内涵。这只是单纯的从十二生肖文化柱在雕刻中,十二生肖的形象宗源来看,十二生肖柱子作为建筑中的一部分的实用意义来说与中国传统建筑有着装饰和美化作用。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文化柱最初的出现形式,应该是即产生于人们的劳动,又带有功利性的艺术形式,即今天我们所称的图腾柱、十二生肖柱子等。广场文化柱体现分割功能的时候一般是将文化柱单排放置在广场边缘地带或者出入口处,通过石雕文化柱来分割开广场空间和外部空间,也可以在公共空间内部划分出不同的区域例如榆林文化广场文化柱便是通过直线排列方式。
在中国的古建筑中,人们常说“墙倒屋不塌”。这是因为在建筑当中有柱子在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也被广泛的用于寺庙,宫殿和住宅当中。在石柱上雕刻龙等各种吉祥装饰图案,特别是在寺庙是最常见的,它们盘云驾云,有飞龙上天的气势,可见雕刻工艺是多么的精湛。那么出现这样活灵活现的作品是如何雕刻出来的呢?
首先要勾勒概况,就是在选好的石料将龙柱的大约概况画出来,以便合理运用石料和把握龙柱的整体形状,这一步也是对石雕龙柱的规划,它关系到是否能雕刻出完美的龙柱作品来。头部雕刻是最能体现龙的特征,也是整个部分最为复杂的,它是由角、耳、眼、额、鼻、腮、胡须、发、舌头、齿等部分组成的。在画龙头时头部要先用直线确定龙头的各部分分布位置,画好每个部位的区位。龙的鼻端至龙角的起点大致为龙的脸部。龙的双角、双眼、鼻翼和水须都是互相平行的。一直以来,画龙都是不可以合嘴的、闭眼、低头。龙头在雕刻中一般都是仰头,嘴巴张大,吐舌。在画时应注意的是,不管龙的嘴巴张开有多大,其上下两嘴唇张开的弧度都应在同一个圆心上,嘴巴张得越大,其弧度也就越大。
龙的撩牙是从嘴的根部生出,一般在两眼的延长线上,嘴角和龙腮大都作圆弧状。耳朵生长在嘴根的后面,呈牛耳的形状,和龙的眉毛并长。水须依附着鼻翼,触须紧贴在鼻翼的后面生出,向前或向后延伸,要流利挺健,一般呈S形弯曲。龙眼要突出,犹如金鱼的眼睛,也有画成虎眼的,要强调炯炯有神。鼻翼和狮鼻相似,象征其富贵荣华,也有画成牛鼻的。如果龙头整体都雕刻差不多,到了龙身和龙尾就会比较简单了。经过粗胚,粗雕,整体也勾勒出后,最后就是要进行慢慢的细雕,修改,处处慎重,一边钻一边进行调查,凭着雕刻师傅的经历随时调整钻的力度和方向,这样如果有一点点差错,也能在最短时间修改过来。进行到这里,一件石雕龙柱也差不多都雕刻完成,一条活灵活现的龙也就雕刻在石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