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南海观音文化广场,接着来看一看普陀山传说的一座寺庙—不肯去观音院。这座寺院规模算不上大,就在紫竹林里面,从南海观音文化广场出来走一小段路即可到达。进入不肯去观音院内,一道高约5米、长约13米左右的传统中式青石照壁映入眼帘。这座看似简介的照壁,其实内容相当有特色。照壁左右两侧为一片竹林的浮雕,中间部分则是从一个宝瓶伸展出来的花藤,花藤交错有序,共划分出七个小区域,左右两侧六个区域分别雕刻的梵文种子字,文字的内容是六字真言,中间则是象征佛的梵文种子字。整座青石照壁十分干净清爽,既包含中华传统建筑的特色,又有效地将佛教文化融入了其中,是一座简约不简单的寺庙石雕照壁墙。
石雕照壁
不肯去观音院门口的那对青石狮子,也是十分精致有趣。石狮子整体采用福建古田青石加工制作而成,惟妙惟肖。底座则采用双层须弥座搭配,座位四边采用的是线雕的方式,雕刻了各式各样的花藤图案,如龙、草花、莲花等。寺庙青石狮子一般为一对,雄狮雌狮各一只,雄狮脚踩绣球,雌狮与小狮在玩耍的样式。这是传统的经典石狮子,天安门广场的大石狮也是这种做法。以此作为参考,在普陀山景区中,各大寺庙也有许多的石狮子。有来自闽粤一带的南狮、献钱狮、绣球狮、招财狮,也有来自各地的美洲狮、港币狮、飞天狮等等,有的俏皮可爱,有的威武庄严。
青石狮子
与之类似的寺庙石雕摆件,在普陀山还可以见到很多。如矗立在各个路口的道路指示牌,摆放于大殿门口的出食台、还有那些为寺院作出贡献的功德碑以及寺庙大殿前的门牌匾等等,数不胜数,这些石雕在庄严的普陀山圣境虽然不怎么起眼,但是抱团在一起时,让人们看到了丰富的佛教寺庙文化,也可以让香客们更加快地融入这个海天佛国。
石碑
普陀山不仅仅有这些石雕摆件,也有很多大型建筑,比如随处可见的石制山门牌坊。如前文提到的观音文化广场上的大山门,以及景区入口处的山门、普济寺入口的三门四柱青石山门、法雨寺的海天佛国山门等等。有柱头式山门、冲天式山门,也有不出头式三间四柱双层石牌楼等,这些石牌坊石山门在建筑学上也有一个统称,叫庙宇坊。众所周知,佛教宗派较多分支,普陀山主要以天台宗、净土宗、禅宗为主,也因此普陀山的山门会有多样化的造型,配以与之对应的雕刻图案。
寺庙石牌坊
去往普陀山,还有一种石雕制品很容易被大众忽略,那就是随处可见的石材护栏。石材护栏最初的作用是防护安全,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一切可视物都开始被人们充分应用起来,这种随处可见的栏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栏杆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带栏板的,一种是不带栏板而是栏杆子的那种。栏杆子栏杆,相对来说可操作空间较低。而栏板式栏杆,则有极大的操作空间。栏板的两面都具有可雕刻的面,想雕刻什么否可以。花草植被,人物故事,奇珍异兽等等,这些事物都可以被雕刻在栏板上。现在各大小工厂加工的石材栏杆主要是以花岗岩石材为主,偶有汉白玉石材。天然石材加工的栏杆,可以保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文化宣传引导作用。
石材护栏
普陀山是佛教名山,是国家5A级景区,里面不只有石雕,也不只有寺庙,还有各式各样的现代化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就如同每一个人的生活一样,它不会只有黑白,还有各式各样的颜色,而这就需要人们去努力生活,认真探索,让自己的每一段时间都值得,不枉人间走一趟。
寺庙石经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