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指的是雕、塑、刻三者,佛教雕塑则是用可雕塑材质,融入佛教文化特色的雕塑。我国的佛教雕塑文化,自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就已经开始形成,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可视化的艺术创作品,同时还融合了佛教的文化思想、民俗文化,通过雕塑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同的时代,艺术审美和文化特征都不大一样,在岁月的洗礼过程中,互相包容、磨合,最终形成的如今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佛教雕塑艺术。我国佛教雕塑艺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佛教自汉朝时期传入中国,当时只是一些佛教的思想,连我们现在常见的佛像都没有。而随着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不断推进,佛教越来越深入民间,从佛教造像艺术开始,逐渐开始形成丰富多样化的佛教雕塑。最具有时代的特征就是佛像雕塑,除此之外还有石雕佛塔、石雕经幢、石灯、石材浮雕墙等等,都是佛教场所非常常见的雕塑艺术品。
迄今为止,最早出现的佛教雕塑是佛像还是其他宗教法器,尚不清楚。据史料记载,我国佛教雕塑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之时,是雕塑家戴逵开始从事佛教雕塑之时,那时的佛教雕塑才算是正式进入中国风格。凡事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正如佛教雕塑一样,在中国还没有佛教的时候,佛教在某段时间传入中国,而后又有了带着异域风情的佛教雕塑,之后融入了中国文化特色,又带着明显的中国元素。时间辗转,到达唐朝时期已是佛教雕塑的高速发展期。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社会带来了和平稳定。
当时开启的丝绸之路为佛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促进了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那时的中国佛教雕塑充分借鉴了印度佛教雕塑的发展,再融入中国人民的审美特色和艺术创作方法,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雕塑,并将许多佛教雕塑从此固化下来,迄今为止,唐朝时期的佛教雕塑是我国佛像雕塑的经典。如果说佛教早期传入中国时,是以一种高贵的姿态呈现的话,那么到达宋元时期,就是平民化发展的阶段。这时的佛教造像不再只是教化民众,而是更多的亲民,亲和力更强,让人们更愿意去接近,去真正意义上的感受佛教雕塑。也是从那时起,人们对于庙会、宗教场所开始能够轻松地零距离接触,烧香拜佛一类的行为逐渐开始流行。
中国佛教雕塑艺术能够成熟地发展起来,不仅是得益于中国人们的勤劳和智慧,更多是历朝历代所一直坚持的开放民主的政策,能够将国内外的文化吸收进来,并消化成自己的能力,也正是这样,佛教雕塑才能成为如今极具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雕塑艺术。
我们外出旅游时经常会去到一些景区,景区门口立了一块石板,上面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就是这一类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占据一半,是我国历史文物的储藏库、保险库,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历朝历代的文物,石雕、木雕、砖雕等等。那么为什么这些寺庙、道观、宫祠在历史上有这么高的地位呢?
寺庙是寺与庙的通称,早些日子是分开的。按照说文解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寺”是寸土之地,是一种精准、不允许猜疑、不允许随意变化的意思。又与“侍”字谐音,曾是皇上下辖的最高级办事机构,比如我们常在古装影视剧中听到的大理寺。这个大理寺并非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宗教寺院,而是一个依章办事的官方机构,其地位可想而知。自汉朝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以后,佛陀的办事机构一般由皇帝直接管辖,所以当时也称佛寺。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寺院建筑风格与宫殿的建筑风格非常相近,就是这个原因。寺庙中的“庙”在古代是用以纪念世间有名望的贤者,是一妙法之地。当时的圣贤在死后可以按照当时法律规定依法建设庙,比如孔庙、武庙、二王庙等等。我们现在看到的每一座寺院都非常庄严,神圣不可侵犯,也是从古至今传下来的。
寺庙建筑是我国具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寺院起初与佛教并无瓜葛,早期的印度佛教文化宣传场所是以石窟的形式。自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为了表示对佛教的尊重,将佛教僧众居住、宣扬佛法的场所称之为寺,如白马寺、大昭寺等。<br>在道教中,这些寺庙场所通常会成为道观,取意观星望气的意思,也有称为治、庐、靖等等。在唐朝时期,皇上认定老子为其宗脉根源,当时皇上的住所叫做皇宫,因此老子所创立的道教也被称之为“宫”,如斗母宫。作为中国三大教之一的儒教,则一般有“庙”、“宫”、“坛”三种叫法,比如河北的孔庙、文庙、北京故宫的天坛等。伊斯兰教称之为“寺”,如清真寺;天主教称之为“教堂”,很多现代年轻人梦想的婚礼举办场所。